一种高导热氮化硼纤维,热导率达54W/mK!

2025年05月06日 17:41

网络

01

背景介绍

 

创新的热管理纤维材料已成为解决不同领域热挑战的解决方案,从个人舒适度和电子设备冷却到航空航天工程。虽然石墨烯纤维以其比传统碳纤维更高的导热性而闻名,但氮化硼 (BN) 尽管结合了高导热性和显著的绝缘性能,但其一维形式受到的关注要少得多。以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聚合物基质中嵌入BN纳米片的复合纤维。相比之下,纯BN纤维和随之而来的单纤维水平的热导率研究几乎没有报道。


02

成果掠影

 

近日,北京大学刘磊、宋柏与郭海长团队通过聚合物衍生陶瓷方法制造连续、纯氮化硼纤维的过程,并将其作为热传导填料进行研究。综合的结构表征证实了纤维的高质量和纯度,没有明显的污染。通过开发的big-MEMS方法,单根氮化硼纤维的热导率被精确测量,并达到了令人印象深刻的54 W/mK。此外,通过堆叠-切割方法,所得的垂直排列的氮化硼纤维增强环氧复合材料的热导率高达24 W/mK,显示出作为热界面材料的巨大潜力。这项工作探索了纯氮化硼纤维在电绝缘热管理应用中的潜力。研究成果以“Highly Thermally Conductive Boron Nitride Fiber”为题发表在《ACS Nano》期刊。

 

 

03

图文导读

 

图1.连续、高质量氮化硼(BN)纤维的制备工艺示意图。通过两个步骤的热处理提高了BN纤维的纯度和结晶度。插图:制备完成的BN纤维代表性光学显微图像。 

 

2.氮化硼(BN)纤维表征结果。(a)单根BN纤维的典型SEM图像,分别显示纤维外部形貌(左图)与内部结构(右图)。插图:单根纤维表面放大SEM图像。(b)纤维表面随机选取区域的SEM图像(左图)及其对应EDS面扫图像(右图组)。(cEDS全谱分析,未检测到明显杂质。(d,eBN纤维的宽范围XPS全谱(d)及高分辨B 1sN 1s谱(e)。(f-hBN纤维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(f)、拉曼光谱(g)与X射线衍射(h)表征结果。

 

图3.采用big-MEMS法测量单根BN纤维热导率(κ)。(a)big-MEMS装置示意图,主要包含加热元件与传感元件,样品固定于两元件之间。插图:加热区的放大视图。(b)搭载单根BN纤维的big-MEMS器件SEM图像。插图:big-MEMS方法的热阻网络模型。(c)加热元件温升ΔTh(红色圆点)与传感元件温升ΔTs(蓝色圆点)随加热功率变化曲线。(d)单根BN纤维热导率对比:本工作纯BN纤维与已报道单根复合材料纤维数据对比。注:复合BN纤维通常含有聚合物基体,其测量主要采用瞬态电热技术。

图4.BN纤维/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。(a)制备BN纤维/环氧复合材料的"堆叠-切割"(stacking-cutting)工艺示意图。(b)复合材料表面形貌的光学显微图像(左图)与俯视SEM图像(右图)。(c)自下而上:随机分散BN纳米片填充环氧复合材料的XRD图谱,以及采用顶入射(top)和侧入射(side)X射线的BN纤维/环氧复合材料XRD图谱。高角度区强度(右图)放大8倍,并标注(100)与(002)晶面的峰强比I(100)/I(002)。(d)纯环氧树脂、随机分散BN纳米片(r-BNNS)、随机分散BN纤维(r-fiber)、水平取向排列BN纤维(h-fiber)及垂直取向排列BN纤维(v-fiber)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对比。其中:r-BNNS和r-fiber体系BN含量分别为20 wt%和40 wt%,h-fiber体系BN含量71 wt%,v-fiber体系BN含量分别为14 wt%、32 wt%和65 wt%。(e)本工作BN纤维增强环氧复合材料的面外热导率(through-plane κ)与BN复合纤维、BN纳米带及BN棒填充复合材料的性能对比。(f)纯环氧树脂及不同取向BN纤维/环氧复合材料的体积电阻率,BN含量与(d)相同。

图5. BN纤维/环氧复合材料作为热界面材料(TIMs)的器件性能。(a,b)评估纯环氧树脂与BN纤维/环氧复合材料散热性能的实验装置示意图(a)及光学照片(b)。(c)通过红外热像仪(IR camera)获取的测试器件温度分布。(d)LED芯片在多次开关循环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曲线。

 


★ 声明

部分素材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分享目的仅为行业信息传递与交流,不代表本网站和证实其真实性与否。如有不适,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。

湖南烯瑞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  氮化硼烧结炉